top of page
Search

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降低分離焦慮,快樂上學去


 

第一天上學的日子即將來臨,父母難免會擔心孩子是否可以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我們的孩子在將近三歲半時開始幼兒園生活。在那之前他完全沒有團體課程或是托育的經驗,從出生到上幼兒園前都是由全職媽媽的我來照顧。我多少會擔心孩子剛進幼兒園不適應的問題,然而,先生倒是滿肯定Bryan一定會非常順利融入幼兒園生活。果不其然,在一連串長期及短期的前置準備後,開學當天他很平常心的進入教室,幾天觀察下來,完全沒有適應上的問題,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上放學。


在確認兒子Bryan非常適應的上了幼幼班後,我歸納出能使他穩定適應分離生活的因素,主要分為基礎能力的養成與長期培養獨立特質。再加上我們有特別在開學前一個月做行前準備,就這樣Bryan很成熟穩定的進入幼兒園階段,而沒有留下一滴眼淚。以下除了就基礎能力的養成與長期培養獨立特質來說明之外,也分享自己針對小朋友開學前如何準備的實際操作方式。



在家養成基礎能力,降低在幼兒園的學習壓力

幼兒通常在學步後就會開始學習自理能力,兩歲半左右漸漸開始出現簡單的表達能力。如果上幼兒園時,尚未具備這些基礎能力,而需仰賴老師全權教導,那孩子在適應期就須額外面臨學習上的壓力。因此,上學前就先幫助孩子練習以下這些基本能力,可以降低孩子在幼兒園的挫折,減緩負面情緒的累積。


1. 自理能力的養成

吃飯: 從嬰兒時期開始接觸食物就是養成的時機。當孩子有能力自行抓握食物並送到嘴裡,就可以依照他們的能力範圍,給予適當的食物自己練習吃飯。一歲左右便可以開始練習使用湯匙吃飯。


穿脫衣服、鞋襪: 當孩子開始主動想自己嘗試時,透過簡單的示範,放手讓孩子摸索。兩歲半左右就可以自己打理得很好了。


如廁訓練: 幼兒可以學會自行如廁的時程落差較大。但在上學前應開始引導孩子如廁。從利用繪本認知使用馬桶、不使用尿布、示範實際如廁流程,都應在上幼兒園前讓他們有一定程度的練習。


2. 能遵照指令完成任務

多讓孩子參與家務工作來培養獨立完成任務的習慣。基本的工作像是自己收拾玩具、準備餐具用餐、幫忙提東西等等,都是每天可以練習的任務。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可以藉由幫忙完成這些任務來學習責任感與獨立。


3. 語言表達能力

兩三歲的幼兒正值語言表達的敏感期。從單字到簡單的句子,讓孩子可以漸漸學會表達需求以及描述事件。經由表達且得到適切的回應,也是幼兒紓解壓力與情緒的方式。


幼兒園 幼稚園 分離焦慮  適應 雙語 蒙特梭利

給予安全感與信任感,練習分離,培養獨立的特質

嬰兒時期所建立的安全感將帶給孩子正向穩定的身心發展。胎兒出生後,仍與母親有著強烈的依附關係。約莫八個月大時,嬰兒開始爬行、可以自己移動身軀時,依附程度降低,開始出現許多獨立的時刻。從嬰兒時期自己在墊子上玩耍到學步後獨自溜滑梯,與母親的安全距離漸漸拉開。這些時刻可以觀察出孩子有安全感與親子間信任感的程度。在擁有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孩子更容易也樂意獨立。拉開距離與分離時的信任感是循序漸進練習的,必需先給予孩子安全感,才能從依賴變成信任而獨立。以下三點是建立親子間安全感與信任感的基礎:


1. 給予有秩序與穩定感的環境

預備好的環境對嬰幼兒來說是成長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環境除了符合各成長階段的需求之外,需要附有秩序與安全性,盡量減少環境的改變,例如整齊不雜亂的空間收納、應使用穩固的家具以及避免常更換室內擺設等等。


2. 嬰兒時期養成與孩子分開時一定要說再見的習慣

雖然零到兩歲的孩子還未能完全使用語言溝通,但是他們已經開始透過聽力與交流來學習語言與認知。嬰兒時期開始,若是一定要離開寶寶身邊,一定要告訴寶寶你要去哪裡、會去多久才回來、以及誰會幫忙照顧,並在出門時簡單平靜的說再見。藉由預先告知穩定孩子與建立安全感,如此一來,孩子可以漸漸明白媽媽不再身邊但一下子就會再回來的行為,進而能在媽媽不再的時間一樣穩定。


3. 要有誠信、堅守承諾

與孩子之間的信任始於愛與關懷,若是因為長期的不守約定及不確定性的行為,這份信任將會被受影響,並讓孩子較沒安全感,更容易需要依賴他人。因此,我時常留意平時說話明確、說到做到,已經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記得遵守約定,避免破壞孩子對你的信任感。例如在孩子約一歲時,出門道別前可以告訴孩子「媽媽出去辦事情,點心時間到了我就回來了」。若是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出現,孩子不確定為什麼媽媽還沒回來。長期下來,容易讓寶寶認為媽媽沒有遵守諾言,放大了分離焦慮,也感到沒有安全感。


另外一個加強信任感的方式是特意創造建立誠信的機會。例如,當你已經有意圖想帶孩子到遊樂園玩時,事前在有旋轉木馬的繪本或是圖片,不經意地跟孩子說,這個周末我們去體驗看看。讓孩子認知遊樂園行程是先前約定好的,並非周末當天決定的行程。他們會覺得家長有說到做到,增加親子間的信任感。


做好開學前的行前準備

1. 透過繪本、歌曲引導對上幼兒園的認知

在預計上幼兒園前半年,就可以增加一些關於上學概念的繪本或是童謠。我還記得兒子Bryan兩歲左右對美國的校車模型很感興趣,特別喜歡唱wheels on the bus,很想要去上學。但,如果這時候就讓Bryan去上學的話,他一定會哭鬧,因為他實質上對上學的認知還不夠清楚。Bryan那時還以為學校是一個爸爸媽媽會帶他進去玩的地方。但因為有利用繪本與歌曲提及過相關的話題,慢慢的建立他對學校的印象。再經過幾個月,隨著Bryan的語言能力也提升後,他的清楚知道上學需要自己吃飯與上廁所,還可以玩樂與交朋友,也知道媽媽會是在放學後才去接他回家,於是,他是真的很期待去學校上課。



2. 一起準備上學用品

邀請小朋友一起準備上學需要的物品。介紹書包、餐碗、午睡墊等並與孩子一起貼上姓名貼紙,告訴孩子如何使用與整理。可以增加對上學的期待感。


3. 帶著孩子參觀幼兒園環境與認識老師

開學前園所通常會提供家長參觀日,目的是讓家長可以親自帶孩子認識導師及幼兒園環境,以及可以預先將在學期間會使用到的用品先放至教室。我認為當天最好一定要親自帶著孩子一起認識環境。當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把導師介紹給孩子認識。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較容易接受新事物與認識新朋友。屆時開學第一天對導師與環境就不會太陌生。


4. 依到校時間調整作息時間

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可能與孩子既有的作息時間不同。開學後務必要調整「時差」,確保孩子可以有至少連續睡10-12小時的夜間睡眠。良好的作息可以避免孩子因睡不飽精神不佳,而導致容易產生情緒。因此,建議在開學前一週調整作息。


以我們家Bryan上幼幼班的作息時間為例。到校時間是八點至八點半。我們早上約七點整開始晨喚,他最慢會在七點十五分起床。開始早晨作息: 喝奶、吃早餐、如廁、梳理、換衣服、整理書包、穿鞋準備出門,八點整可以準時出門。幼兒容易陷入自己的步調,導致早晨作息內容的時間不太夠,甚至需要六點四十分就開始喚醒。也因為這樣的晨間作息,他必須要在九點整前睡覺,才可以睡到10個小時,起床後精神也比較好。



5. 做個預備好的家長

父母的情緒與心態會影響孩子的心境,設想會發生的可能及應對的方式,穩定自己,穩定孩子。到幼兒園後,把小朋友交給導師,簡單的說再見就可以直接離開。這是孩子必經的過程,每個孩子的適應以及情緒處理方式不同。培養出穩定以及期待上學的孩子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


雖然我們的兒子Bryan看似穩定,上學時也沒有出現哭鬧或反抗。但剛開學的前兩週,我還是有特別觀察與關心他在學校的情況。不能說他完完全全沒有分離焦慮,我感覺得出來他多少有想爸媽的情緒與感受,只是他把分離焦慮處理的很好,很正向。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哭鬧的反應,我們都需要在剛開學的適應期多觀察他們生活上的行為,不指責、不批判、不亂扣帽子,應給予鼓勵與關懷。


結論

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可以從基礎能力的養成著手。除了吃飯之外、穿脫衣服鞋襪,以及如廁練習等等,都可以開始讓孩子接觸,並且邀請孩子做日常家務,培養責任感與獨立完成事情的特質。


另外,給予安全感與信任感,練習分離,讓孩子漸進式知道分離的感覺及如何面對分離。離開時說再見、說話有誠信,培養出與孩子分離又見面的默契與信任感,讓孩子學習分離。


開學前幾個月開始強化對幼兒園生活的認知。藉由一起準備上學用品與學前參訪,來預告孩子將要準備迎接不同的階段。在穩定情緒方面,第一要調整符合上學時間的作息,以確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降低因為精神不好而容易產生情緒化反應。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需要做個預備好的家長。我們穩定了,孩子就會學習穩定。孩子在上學時間產生分離焦慮或是抗拒,請還是要保持穩定,並且溫柔堅定的告訴孩子要進教室了,把孩子交給老師就離開。放學後,不指責、不批判、不亂扣帽子,在這個剛開學的時期陪伴孩子處理焦慮,以及其他適應不良的情緒。這也是他們正在學習情緒處理機的會教育。


 

Comments


bottom of page